視力篩查儀廠家研究發(fā)現,下斜肌與其它眼外肌的起點不同,不是起自總徤環(huán),而是起自上頜骨眶板,即眶下壁前方內側角的淺窩處,即淚囊窩相當于鼻淚管上端管口外側的骨膜部位。橫過下直肌向外后方向走行,與上斜肌定行方向相似,到赤道部后方鞏膜呈扇形附著。附著點的后止端距黃斑中心凹只有2毫米,附著點的前止端在外直肌附著處后方9-10毫米,上方2毫米處。
肌肉走行與視軸方向和上斜肌相似呈51°角。其主要作用是使眼球上轉,次要作為外旋和外轉。如眼球內轉51°角時,則肌肉走行方向與視軸相一致,此時,肌肉收縮則只引起上轉。如外轉39°眼位,則肌肉走行與視軸呈直角。此時,肌肉收縮只引起次要作用的外旋的外轉。
在第一眼位時,球上轉及下轉作用是直肌及斜肌的共同作用,但上下直肌的作用占優(yōu)勢,上下斜肌作用居于次要地位。如于內轉眼位看其作用的大小,自然是上下斜肌的上下轉作用占優(yōu)勢。如于外轉眼位看其作用的大小,則自然是上下直肌的上下轉作用占優(yōu)勢。故內轉眼位是上下斜肌的診斷眼位,外轉眼位是上下直肌的診斷眼位。不同注視方向,其各肌肉間所使用的肌肉力是不相同的。主要是根據肌肉走行方向與視軸方向間的關系所決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