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體質,有人指出:“體質是人群中的個體,在其生 長發(fā)育過程中,形成的代謝、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性。這種特殊性,往往決定其對某種致病因素的易感性,及其產生 病變。我們認為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體質包含著人體正氣之盛衰和抗邪能力之強弱。近代兒科十分注意小兒的“素質”,如滲出性、淋巴性神經關節(jié)性素質等,實際上是異常體質。具有這些素質的小兒,對某些刺激比較敏感,易于罹患某些疾病,并使疾病的演變有它特殊的表現(xiàn)。
中醫(yī)體質辨識儀廠家認為,有機體在坦織結構和生命活動上有共性的一面,也有個性的一面,所謂個性即機體內部存在著本身所固有的、特殊的運動形式, 從而形成了個體的差異性……
中醫(yī)學對人們體質的差異性早有認識,如 《靈樞論痛》 篇說:“筋骨之強弱,肌肉之堅脆,皮膚之厚薄,腠理之疏 密,各不同……,腸胃之厚薄堅脆亦不等!背探假徽f: “人之臟腑,不但有寒熱虛實之不等,而虛實寒熱之中,更 有剛柔堅脆之不等!薄夺t(yī)宗金鑒》也明確指出:“蓋人之 形有厚薄,氣有盛衰,臟有寒熱!边@些均論述了不同個體的特殊性。
中醫(yī)研究體質的差異是與醫(yī)療實踐緊密結合的, 華岫云曾就濕病辨證明確指出:治法總宜辨體質陰陽,斯可以知寒無虛實之治。若其人色蒼赤而瘦,肌肉堅結者,其 體屬陽,此外感濕邪必易于化熱,若內生濕熱,多因裔梁酒 菌,必患濕熱濕火之證; 若其人色白而肥,肌肉柔軟者,其 體屬陰,若外感濕邪不易化熱,若內生之濕,多因茶湯生冷 太過,必患寒濕之癥。”體質與辨證論治關系如此密切,無怪清代大醫(yī)學家葉天士說:“平素體質不可不論”;谏鲜,我們認為:。以中醫(yī)理論為主研究各種體質類型的生 理、病理特點,并以此分折疾病反應狀態(tài),以及病變的性 質和發(fā)展趨向,從而指導預防和治療的學說,即為中醫(yī)體質。